关于物理,各位小朋友的脑袋里一定有成千上万个奇奇怪怪的小问题。
7月18日,在崇文外国语学校的五楼金色报告厅中,来自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潘春旭教授就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物理讲堂,与在场的新一年
级和新七年级学生们共同开启一趟物理奇妙之旅~
提到仿生学家与科学家的工作,大家可能会觉得神秘而高深。但在这节物理讲堂上,潘教授结合自然界及日常中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科学与生
活的奥义。
开场时,潘教授抛出了问题:北宋周敦颐通过《爱莲说》里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莲花荷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荷叶真的能不沾泥不沾水,保持自洁吗?这又是为什么呢?
潘教授的问题引发了小朋友们的积极探讨,有的说是因为荷叶表面不沾水是因为有层“塑料膜”,有的说是荷叶穿了件“雨衣”,有的说是荷叶的材质很
特别…… 而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背后,无不凸显着孩子们对已知世界的观察思考,无不启迪着孩子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智慧。
随后,潘教授为我们揭晓了答案。原来,荷叶表面是由一种约6~9微米的球状突起结构构成;而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这些“球状突起”是由更
小的“纳米棒”组成。正是荷叶表面这种“微米/纳米复合结构”与“植物蜡”的共同作用,使得荷叶具有“超疏水性质”,即“自洁功能”,故能“出淤泥而
不染”。
在自然界中,与荷叶同样具有自洁功能的生物还有很多。如蝴蝶、蜻蜓等昆虫,它们的翅膀在显微镜放大数千倍下,与荷叶表面呈现出类似的纳米尺寸排列结构。
聪明的仿生学家们,又将这种“超疏水”特性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设计出“不沾水的玻璃、自洁瓷砖、鲨鱼皮防水泳衣”。就这样,自然界
的生物成了人类的老师,它们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自然界中最优秀的解决方案,启发人们把这些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人类从自然界吸取灵感,向
生物结构及其功能工作原理学习,就是神奇的仿生学。
此外,还有根据壁虎设计出的“爬墙手套”,利用贝类结构及牙釉材料来“修补牙齿”,根据仿生蜘蛛腿设计出“灵敏传感器”……
在潘教授看来,自然界这些巧妙的生物形态和过程,帮助科学家研发出了环保、好用的新材料、新设计,给全人类带来极大帮助。仿生科学是一个
非常有前途的研究领域,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希望崇文外校的孩子们,也能不断追问探索,向自然学习,成为对人类社会
作出伟大贡献的栋梁之才!
讲堂现场,和蔼可亲的潘教授正在与小朋友们开展“趣味防水实验”。
讲堂结束后,潘教授与小朋友们亲密合影,传递“榜样的力量”。
科学启蒙,物理初体验
新一年级小学生们要上“科学课”,新七年级中学生要上“物理课”,对于新同学们来说,物理课堂都意味着学业生涯中新阶段新征程的开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理科思维”,锻炼“逻辑能力”,物理世界的奥秘探索来源于兴趣的自驱力。
崇文外国语学校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这个暑期为各位小朋友们准备了生动多彩的系列公益讲堂。
7月18日的《物理与生活——探究自然》是“教授进课堂”系列首场讲座活动,希望通过这次物理讲堂,可以让各位小朋友们初识物理、理解物理、爱上物理。
教授进课堂
崇文外国语学校,以国内外著名大学人才录取的思维来办中小学教育,以外语为特色、文理并重,实施“1+1+N”的培养模式。
中小学教育,最终是要衔接大学教育。我校用大学的思维,开创性创办了“博士进课堂”“教授当班导”“院士讲座”“走进985校校合作”的教学
改革,让中小学教学和大学教育紧密结合。
融汇武大、华科、华师、地大等周边名校资源,多维培养高等教育思维方式,开放链接大学智趣课堂。